“你看,以前我们查验货物需要打印单证、手写查验结果,费时又费力;现在有了它,我们在线就能完成指令查询、照相录证、结果录入等工作,快速缩短了查验时间,提升了工作效率。”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关员夏纪拿着手中的“海关移动查验单兵作业设备”骄傲的介绍到。
2013年,成都首列中欧班列从青白江驶出,这些年,夏纪一直在青白江海关工作,“能够见证中欧班列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是我最开心的事”。作为在这工作了11年的“老兵”,他是同事们公认的“小陀螺”,对工作总是充满了热情和活力。夏纪和他的同事们见证了青白江国际铁路港从小到大,由弱变强的过程,夜以继日守护着成都中欧班列这支“钢铁驼队”往返于亚欧大陆,拉近了天府之国与欧洲的距离。
自2013年起,夏纪和同事们每天与火车和集装箱打交道,严格执行每一票货物查验任务,确保符合海关监管要求。
夏纪说:“作为铁路港一名普通的查验关员,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,中欧班列开得更多了、跑得更快了、‘朋友圈’更大了,在推动‘一带一路’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。”
回忆起刚到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工作时的场景,那时候办公楼旁边都是农田,路上的卡车都很少。现在周边物流园区、集装箱堆场、办公楼等建筑云集,随处可见拉着中欧班列标识集装箱的重型卡车。有的企业刚开始只是偶尔做一些中欧班列货运代理业务,现在已发展成为集贸易、物流、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整合服务公司。
国内一家知名家电企业在欧洲设立了组装厂,把国内沿海地区工厂生产的半成品、零配件通过海运运到欧洲组装并在当地销售,运输时间一般是42天。疫情发生后,海运受影响比较大,这家企业的欧洲工厂因为零部件“断供”不得不停工,企业负责人想到了中欧班列。
“我们为企业制定了监管通关方案,依托国际贸易‘单一窗口’优化通关流程,实行装运前检验、优先查验,全力保障零部件搭乘中欧班列出口,企业的欧洲工厂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复工复产。”
夏纪谈及这件事充满自豪。后来,这家企业发现通过中欧班列运输时间节省了三分之二,物流成本、经营成本也降低了,于是将沿海地区80%的产能转移到成都,计划在成都打造生产加工基地。
夏纪的家乡在四川攀西地区,那里地理条件优渥,是重要的早春蔬菜生产基地。可是因为物流运输不便,这些优质农产品却没能叫响品牌、闯出市场。
针对这个情况,海关与当地政府、企业、班列公司一起商定物流方案,解决恒温恒湿集装箱的运输、申报、监督管理问题,抓住2018年元旦后欧洲蔬菜市场供货“窗口期”,发挥比其他蔬菜产区早2到3个月的优势,帮助攀西早春蔬菜首次搭乘中欧班列出口。
“首票蔬菜出口那天,在我验放的15个集装箱里,装着160吨西红柿和红椒,全部是来自家乡的当季产品。现在,除了蔬菜,四川的花木、茶叶、猕猴桃等也在通过中欧班列出口”夏纪难掩兴奋的心情,“慢慢的变多的四川特色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,也带动了我们家乡农民增收。”
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企业产品出口,青白江海关关员“拼命三郎”的精神也让企业竖起大拇指。2020年,夏纪接到成都一家女鞋企业负责人的电话,一批出口短靴因为突发状况不能按计划时间运抵场站。企业预订了第二天凌晨的班列仓位,晚到可能会影响海关手续办理,赶不上班列,将面临外商索赔和订单流失。了解情况后,夏纪和同事每半小时询问一次货物运输状态,提前做好查验准备,货物运抵场站后,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验放,抢出了宝贵的班列装载时间,避免了企业损失。“感谢夏科长和大家的帮助让企业度过了难关,我们要把一年300多柜的外贸订单全部通过成都中欧班列运输。”企业负责人说道。
“刚开始我们查验的货物主要是服装、小家电,现在我们查验商品资料库里面已经收录了十几个大类上万个品种,货主企业也从200多家增加到超过17000家,全国各地都有。”夏纪介绍到,近些年来,通过成都中欧班列出口的产品从轻纺、日用品、农产品扩展到整车、笔记本电脑等,慢慢的变多的“四川制造”走进“国际圈”。
细算起工作量,夏纪说道,“现在每周监管的班列相当于2013年全年开行量,每天查验的集装箱从2、3个增加到大概60个。”截至2022年4月,成都中欧班列已经稳定开行超过9000列,每一列都留下了海关关员的足迹。
中欧班列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主要聚焦两点,稳定开行和提质增效。2020年全世界疫情暴发,国际空运、海运受到特别大的影响,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中欧班列。为全天候保障班列开行,青白江海关组建了党员突击队,夏纪作为支部书记,和们24小时轮班值守“绿色通道”,手机从不关机,充电宝随身带,一边了解班列开行计划,一边指导企业在线办理业务,为了确认和保证通关顺畅,经常是吃住都在铁路港,力争将疫情对班列的影响降到最低。在各方努力下,疫情期间成都中欧班列保持常态化开行,各项指标逆势增长,有力支持了复工复产,确保了产业链供应链畅通。
夏纪(右一)参加中央宣传部举行的“当好让中央放心、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”中外记者见面会
班列开行稳定,如何深挖潜力、拓展业务又成为了新课题。夏纪带领队员聚焦贸易新业态,组织课题组对铁路运输方式下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开展攻坚,用3个月时间,逐一解决硬件建设、系统对接、流程再造等问题,推动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出口顺利落地。
跨境电商货物通过铁路运输出口,时间比海运缩短近三周,运价为空运的八分之一,对企业的吸引力很大,首次业务测试就有10万票清单申报。
“我们全程指导企业办理手续,及时解决系统载荷、数据传输等问题,最后一票货物装箱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两点,到当时大家才真正松了口气。事实上,中欧之间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最佳运输方式是中欧班列。”夏纪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