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不去的办公楼,打不通的电话,被错拿的外卖,这样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外卖行业。
近年来,外卖智能柜的出现,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解决了配送端“最后100米”的问题。
不过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此前免费使用的外卖智能柜,如今逐步开始收费了,绍兴市场对此反应如何?记者做了调查。
位于迪荡商圈的昆仑国际1号楼,在一楼大厅设有两组白色的饿了么外卖智能柜,总柜数约有40个。
上午10点多,记者看到,现场有3份外卖存在智能柜里,另外有2份外卖放在了柜子旁的台阶上,一位物业工作人员说,因防疫要求,目前外卖无法上楼。
临近用餐高峰,来送餐的外卖小哥多了起来。但大部分外卖小哥都没选使用外卖智能柜。
记者现场统计,陆续有10多位前来送餐的外卖员都选择将餐食放在了台阶上。连一些知名连锁餐饮品牌的配送人员,也选择将餐食放在外卖堆里,即便这一单价值200多元。
一位外卖小哥和记者说,这幢写字楼里的外卖智能柜是去年年底设置的,起先可以免费使用,今年6月份开始对外卖小哥收费了。
昆仑国际3号楼一楼大厅里,同样设置了一组饿了么外卖智能柜,在用餐高峰时间,这台智能柜没有等来一个生意。
外卖小哥进门后,直接打开手机,对着智能柜扫码存餐。忙碌时,甚至有好几位外卖小哥在排队存餐。
记者了解到,美团外卖智能柜于今年7月左右在绍兴市区部分写字楼设点,目前处于免费使用阶段。有外卖小哥猜测,后续该品牌智能柜可能也会收费。
据了解,目前绍兴市场上的外卖智能柜一般多为主流外卖平台所投放,平台相关负责人透露,行业希望能够通过在学校、写字楼设置智能柜等设备,减少外卖等待时间,提升配送效率。那么,为什么上线半年多,一些外卖智能柜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开始收费呢?对此消费者又有怎么样的想法?
这位负责这个的人说,目前仅对配送端收取一定费用,对于消费端仍然免费。看起来,外卖放在哪,似乎是外卖小哥决定的。然而,经过大半年的体验,部分消费的人在这方面的选择上,正在对外卖小哥施加压力。
也有消费者认为,智能柜收费某一些程度上成了配送服务打折的“挡箭牌”,原本可以送到手里的外卖,现在却还要自己下楼去取。
特约评论员胡坚认为,智能柜运营商前期通过免费模式,培育用户使用习惯,和快递智能柜类似,但在成本压力下,“免费”模式不可持续,市场培育成熟之后,就要改为收费模式,实现盈利目的,这是企业的合法权利,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则。
智能柜的收费逻辑应当遵循“谁受益谁承担”,对于写字楼、高校这样的地方,外卖将外卖存放到智能柜里,明显能够大大减少配送时间、体力,增加收益。不过,外卖小哥在选择存放的位置时,要取得消费者的同意,以防范服务打折扣。
此外,胡坚认为,目前外卖智能柜的收费方式还比较模糊,存餐费用还未细化,运营商在收费上应该更加精细化,明确收费标准。
智能取餐柜向外卖员收费引发争议,这新闻看得人心情复杂。事情再次印证了一句话,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。这一幕不过是当初智能快递柜进社区,从免费到收费,向谁收费的又一次重演。快递柜取代了送货上门,快递员方便了,消费者反而不方便了,以至于送上门反而是特例,放快递柜才是常态,投诉反而被视为无理取闹,不通情达理,找人家麻烦了,所以还是要把决定权交给顾客,让顾客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,而不是由外卖员来定。